梅精怎麼吃才對?梅精吃法相關Q&A,關於梅精的大小事一次知
- 13528
- 部落格文章
梅精怎麼吃才對?梅精吃法相關Q&A,關於梅精的大小事一次知梅精怎麼吃才對?告訴你提煉成梅精的青梅歷史、梅精的製成以及各式梅精型態該如何吃才正確,了解梅精吃法讓你吃得健康無負擔,不再為梅精怎麼吃苦惱!梅精 來自南投信義鄉的特選青梅梅子的濃縮液、梅子的精華、黑色的農業、有機酸的代表…這是消費者對梅精的想像,卻很少人會在意它的生產故事、怎麼分辨、怎麼服用,本篇文章帶領你進入梅精的世界吧!梅精的身分證:信義鄉是產青梅最多的鄉鎮,殖民時期,日本人會選定在信義鄉大量種植是因為有非常適合的地形、海拔、玉山留下來純淨的水源,更重要的是土壤疏鬆、排水良好,非常適合梅樹的生長,盛產時信義鄉超過1000公頃的種植面積。不一樣的管理方式:曾經是信義鄉的綠金,帶動了信義鄉的經濟奇蹟,鄉內有高達60%的家庭都跟青梅脫離不了關係(種梅、採梅、製梅、銷售梅子…),可是在80年代,收購市場轉向東南亞及大陸,青梅瞬間黃金便水餃,還乏人問津,部分梅農直接砍掉轉種甚或荒廢,幸而在政府及農會的積極輔導下,逐年矮化梅樹,精緻栽培,並改以手採(早年是在梅樹底下鋪一層帆布,以竹竿敲打,快速收成但是破損率極高且會夾雜一些異物)降低破損率來贏得市場的青睞,矮化後雖然產量降低,但顆粒大賣相好,價格也調高許多,最重要的是工人採收不用再頻繁爬樹,降低了跌落的風險,到目前信義鄉還是手採青梅最多的鄉鎮。挑選酸度最高的品種梅精強調的是果實含量極高的有機酸(檸檬酸、蘋果酸),信義鄉種植的如大青、二青、胭脂梅都是酸度極高品種,非常適合提煉成梅精梅精的製程農民辛苦的栽培管理—花開—結果—成長--採摘—品管檢驗—清洗—瀝乾—去皮去籽—壓榨—過濾—熬煮濃縮—品管測酸度—儲存—包裝(歷經一年喔!) 怎麼分辨等級市售的梅精很多種,不知道怎麼區分嗎?消費者大都以梅精的濃稠度來辨別品質,其實是有一點誤會了,濃稠度固然重要,但是製作過程中如果過濾不當,夾雜的一些如樹枝、蒂頭、澀度高的果皮也會增加稠度,甚或有的業者加入黏稠劑、食品添加劑檸檬酸提高酸度,讓消費者很難辨別,以下整理出幾個辨識的重點: ◎梅精顏色要黑到發亮(天然黑,沾到容易清洗) ◎梅精黏稠光滑 ◎以牙籤挑起A牽絲(台語)不易斷 ◎煙燻味道不刺鼻 ◎如果還是不放心,就找信譽良好的商家吧! 梅精的型態 怎麼吃目前純梅精的外觀型態大致分為以下三種:膏狀梅精每次3-5公克(廚房用食鹽附的小匙平匙約5公克)以溫開水稀釋沖泡(30-50倍,視個人口味可降低或提高倍數),適合愛吃酸的朋友。顆粒狀梅精(丸狀)適合怕酸的朋友,每次3-5顆(約3公克)配大量(150-200cc)開水直接服用(不用咀嚼),建議起床時服用,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喔!膠囊狀梅精(每片10粒)外出攜帶方便,適合常公務出差或旅遊的朋友,每日一粒配開水服用 以上是對梅精的一點論述介紹,希望對你有幫助,梅事吃梅 吃梅梅事。 延伸閱讀:梅子醋做法不藏私!梅醋配方搭配五步驟在家輕鬆做梅酒製作黃金比例公開!梅子酒失敗原來是忽略這個步驟
more